虽然每个礼拜去复旦上课,却还是感觉不到学校的氛围,确切的说,感觉不到母校的氛围。毕竟,这只是一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买卖,我交钱搭上周末的时间,复旦找老师给我上课,走一下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流程,最后很大的可能还会给我一个敲着复旦大学红章的学位证,也仅此而已了,复旦的骄傲,复旦的历史,应该跟我没有关系。骨子里面,血脉当中,我依旧只是一个普通的同济人,二十万同济人的一个。
一个所谓的“开学典礼”,到最后只是学院级别的几个领导短暂亮相了几分钟,一个接着一个的系主任上去把PPT或PDF上面的文字读了一边,大抵还是复旦如何了得,系的历史如何辉煌,硕士点多,博士点也不少,凡此种种,听得我哈欠连天。末了,上届的学生代表以及本届学生代表的发言倒是颇有戏剧性,一口一个“有幸进入江南第一学府读书”、“骄傲的成为复旦人”,听起来,很有搞笑的意味。这种我只做过两套模拟题就拿到96.X%以上排名的GCT考试,以及我只背了两个晚上专业课就能顺利录取的专业课考试,绝对代表不了复旦的水准,亦如物流班主任那使劲摇着的头,当时我只是为了校内无线网络去咨询她一点我们资料能否进研究生院。
求学中的每一段历程,都会在我们身上刻上一枚烙印。就像我是二中人一样,尽管没有姜中的辉煌,却也承载了二中的崛起和腾飞;虽然没有姜中那么多遍布国内各大名校的校友,却也有五湖四海的普通或不普通的二中人。而四年的土木同济生涯,虽然没有复旦那江南第一学府的光环,却又有九十年的让人无法忽视的厚重。
我不是复旦人,更不会因为这样在复旦读书而骄傲,因为我不配于复旦的荣光,更因为我的大学烙印上只刻着同济。
是为之记。 Alva Chien/大Q 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