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ai

受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已经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呃,不对,是好久没跟LD两个人一起去观影了,一个星期前,还带着两个娃去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只是,这场电影,显然不是那些爆米花电影。

说实话,对这部能在大银幕上播出的主旋律的电影,并没有太大的期待。但是,作为我印象里面第一次把国军抗日做成这样的大制作,还是很有看点的。在我看来,这是对中华民族那段苦难经历的一段补充。时至今日,虽然海峡两侧依旧阴云密布,风云叵测,但是对那段苦难历史的共同缅怀才是对那段岁月里面英雄们最大的慰藉。

说回电影本身,虽然其宣传阶段引发了极大争议——对“逃跑将军孙元良”的美化,但整部电影(影院放映版本)还是基于了基础史实。

史实很简单:淞沪战役的最后阶段,上海沦陷已成既定事实,国军在上海战场投入了七八十万兵力之后,决定撤退。以苏州河为界,南岸是租界,而北岸已然被日本攻陷。而当时的中国执政党在东北沦陷、淞沪战役的失败基础上,已然明白跟日军正面抗衡胜算渺茫,于是为了博取国际社会同情,国军决定在租界面前展现一下中国的悲壮,所以下令留下一只部队断后,而从顶层命令的八十八师断后,到中层修改成的只留一个团断后,到最终执行的一个营外加一些散兵游勇的组成的临时团留守,充分展现了当时国军在惨败之后的军队战力。而就是这个被当做弃子的这支400多人的部队,对外宣称800人,在四行仓库抵抗了四天四夜,虽然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国际社会的同情,却着实鼓舞了国人的士气。

虽然观影之前已然预期会有很多泪点桥段,但出乎意料地是,真正意义上的催泪桥段并不多。印象深刻的有两场。一场当然是人肉炮弹破挖掘机的桥段,这个悲壮的自杀行径,编剧和导演聪明地配上了壮士们慨然赴死那一声声呐喊,的确让人热血沸腾。第二个桥段当然是悲壮的护旗行为,这个挑衅意义上的尊严行径,在电影里面配了日本人的战斗机,虽然不确定史实上会不会真有战斗机投入战斗,但作为军人最后的尊严,除了感动之外别无可言。而且,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守护的旗子并非五星红旗,所以,很多场景应该不得不在旗帜展示面积上做了妥协,即便如此,也还是值得回味。

更让我觉得出彩的是,影片其实化了更多的精力在刻画那些拉壮丁(因为淞沪会战的惨烈,国军的消耗是一天打掉一个师)从刚开始的懦弱、逃跑到最后毅然决然地慨然赴死,最为难得的是,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那些正规国军的奋不顾身。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而这些潜移默化中的改变,使得那只跟日军一触就溃的败军到最后明白大义的“军人”,这才是整个民族在灭亡关头的真实需要弘扬的精神。同样的桥段也被应用到苏州河南岸的“天堂”里面的人们,从最早从拖家带口地从北岸逃亡南岸,到后来为了链接电话线,顶着日军的狙击手,南岸的民众,前赴后继地冲过桥后,用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接通了电话线。

另外一个值得称赞和回味的是,摄影的美轮美奂。一个是苏州河两岸的大场景转移,不确定是航拍还是接片视角,把苏州河两岸的“天堂地狱”对比衬托得更加醒目。另外一个是,把一些民族的戏剧合成在电影里面,有士兵之间的皮影戏,有京剧的鼓声融入,更有古装京剧的场景带入(不确定是不是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的场景),但是看来很融合,很应景。

八佰壮士给了当时全面溃退的国军一个最后的尊严,而电影《八佰》也给当下的电影市场的一个强心剂。在这个不知道何时结束的疫情之下,无疑启迪了一份希望,不是吗?

是为之记。
Alva Chien
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