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本无意为这部“商业”片写一篇影评,问题是,在观摩完这部电影后一个礼拜后,偶收到了《杜拉拉3》的纸版书,而纸版书上那行“人人心中都有个杜拉拉”打动了偶,使得偶有耐心涂鸦几句。当然,书是偶自己掏钱买的,不是徐静蕾送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杜拉拉,所以徐静蕾剧中的杜拉拉可能不是偶们心中期待的那个杜拉拉。显然,这个想法不妨碍这部小成本电影的成功,今天新浪上的数字是4400W的票房,老徐的这部片子赚钱应该不成问题了,也难为她一再强调“商业片”了。

首先说剧情。偶一直怀疑中国编剧都是深藏不露的高人,他们不是精通“分筋错骨手”,就是把“乾坤大挪移”作为压箱底的绝艺。反应在这部《杜拉拉升值记》的电影中,就是人物错乱。Rose是David前女友,给杜拉拉穿小鞋等情节很狗血。这种拉郎配的效果无疑就是削弱了杜拉拉一书的主旨——外企中的升值之路,而突出了办公室恋情以及对DB公司“不许办公室恋情”的炮轰和嘲讽。当然,编剧还煞费苦心的在剧情中加入不少笑料,偶印象最深的是那个隐藏办公室恋情的秘书不小心把两人亲密照发送给全公司的包袱,其笑果不错。然而,笑料只是笑料,不足以弥补其删除书中办公室政治情节的损失。偶觉得,这部影片主题的切换(温柔一点说是混淆)无疑对关注这部电影的大多数外企从业者来说是不能接受,起码不会如其书一般大受欢迎。

正如这部影片宣传时用的噱头——徐静蕾和黄立行的绯闻一样,片中David和Lala的一夜情也是影片的宣传重点。偶蛮佩服老徐,35岁的人,裸背效果还是不错的。可惜已经被好莱坞惯坏的偶们对这种所谓的“激情戏”丝毫没感觉,倒是他们俩打碎东西夺路狂奔的场景看起来更舒服一点。不过,老徐的勇气和突破还是值得鼓励的。看起来,几年的时光,老徐比执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自信多了,当然,那部戏,姜文太抢戏了。

总的来说,剧情就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杜拉拉升职加薪,最后还收获了爱情。本来嘛,电影是缘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世界五百强的DB公司可以组织大批人出境游,也可以吃着很奢侈的午餐,而偶LD同样身处世界五百强,是一个斤斤计较各项成本的世界五百强。剧情中,孱弱的公司内部戏让杜拉拉的升值看起来像个童话,从2.5K到25K只花了短短6年,而在现实中,五百强不会给那么低的起薪,也不会有这么快的升幅(起码偶没见到过),当然Manager, Director的级别更不可能简简单单的就能爬得上去的。现实中,分手的男女也不可能这么巧的在心愿树这种强烈表达情绪的地方碰到等等。

再说摄影。偶想绝大多数观众应该会跟偶的想法类似,这部电影努力呈现了大量的时尚元素。如老徐身上从未重复过的服装,无论是工作服还是晚礼服,片中的那个“杜拉拉”虽然月薪只有5K,而且生活在北京,也丝毫未见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又如,恰到好处的办公室场景布光效果,活脱脱的是一部“糖水”片的拍摄现场,如果有摄影师拿着入门级单发去拍,一定能拍出阿宝级别的糖水片。加上配角们都是模特界、电影界的大美女,还有各大服饰品牌的赞助,想拍差了都很难吧。最值得一提的地方是那幅情绪墙,虽然在后期中一定属于比较简单的处理,但这个很能减轻演员对情绪表演的压力,背景墙上逐渐盛开(或枯萎)鲜花给观众一个更直白易懂的效果。

当然还有商业。现在的商业片除了票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植入广告了。跟徐大导演很久前就宣布的“植入广告多多益善”很对应的是,这部“时尚商业”片处处都是广告,甚至很不符合剧情的广告。片中的电脑,无论台式机笔记本,清一色都是Lenovo,怎么看都有点跟DB这个世界500强身份不相吻合。作为Sales Director,David年收入超过50W,居然普普通通一辆马自达,倒是月薪刚刚破万的拉拉同学买了辆马自达敞篷跑车,还有一句旁白:“所有的积蓄做首付”。颇为过分的是12580的手机信息台的广告,不仅让主人公报了一遍这个电话,还给返回的短信一个特写。至于经常在片中作为过渡镜头的SOHO,Nokia手机,付账时某银行信用卡特写等等,不值一洒。

最后是演员。偶跟偶们家LD一致觉得,男主角太嫩了。带着Bluetooth耳机忙着不停的Call的Sales Director看起来很不像那么回事。作为比较,《孤男寡女》中刘德华带着连线耳机的样子就很镇得住场了。不仅在工作时,男主角黄立行在演对手戏时也明显弱于徐静蕾,而且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姐弟恋,也许安排黄立行是富二代的背景可能更交待得过去。还有莫文蔚,虽然脸上那么重的妆,但年纪摆着那里,特写镜头中那眼角不时闪过的皱纹始终提醒着观众她的年纪。这点徐大导演就没有Canon聪明。Canon的广告中,成龙出镜经常是那满是皱纹的大脸,莫文蔚更多是全身出镜。

正如电影散场时一位观众说得,“这片得改名叫杜拉拉嫁人记”。

是为之记。 Alva Chien 201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