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最近一直努力的抽空研读日本著名作家山冈庄八的长篇小说《德川家康 (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整套书共13部: 第一部 乱世孤主 第二部 崛起三河 第三部 天下布武 第四部 兵变本能寺 第五部 龙争虎斗 第六部 双雄罢兵 第七部 南征北战 第八部 枭雄归尘 第九部 关原合战 第十部 幕府将军 第十一部 王道无敌 第十二部 大阪风云 第十三部 长河落日 目前拥有该套书中文版版权的南海出版社刚刚发行到第四部,于是我也刚刚看完第四部,另外,插播一则小道消息:第五部和第六部印刷中。
兵变本能寺其实就是讲织田信长之死,以及他死之后德川家康顺利逃回三河的过程。虽然看到的是织田信长,我却总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另外一部则是《三国演义》。
想到李自成,是因为看到山冈庄八笔下的织田信长在掌握大局之后的性情变化跟姚雪垠笔下的进了西安的李自成几乎如出一辙。在取得一些成绩后,两个枭雄都丧失了处在艰难环境是的那种锐气,而且都在不自觉之间和自己的下属产生了致命的隔阂。
织田信长在刚刚继承父亲衣钵时,因为年少时的放荡不羁的处事和言行,不仅面对着家臣中重臣们的不服、不信任的尴尬处境,还要面对着要立誓要进军京都的今川义元大兵压境的压力,而织田信长一举肃清了各大反对势力,一统尾张,更出奇谋一举击杀当时如日中天有“北海第一弓”之称的今川义元,从而名震天下。织田信长之死是则是意料之中的意外,在成功铲除当时头号敌人武田氏后,织田信长不仅不接收敌人的投降,更下令“狩猎武田”,同时对家臣倍加严厉,日益成为孤家寡人。最终,因猜不透主公意图而终日惶恐莫名的明智光秀决定铤而走险,率一万五千人分兵三路,围攻仅有三百武士把守的本能寺,逃跑无望的织田信长为了不让敌人拿到自己的首级,自焚而亡。
而连闯明军几道包围的闯王李自成仅数十骑的情形下逃入商丘山,不仅老婆的生死不知,而且终日提防官军入山剿匪,就连商丘山附近的各大土匪都不买他的帐,而李自成一方面毅然杀死强奸民女的最后一个表弟以整饬军纪,另外一方面四面网罗人才,而且为忍受不了清贫生活而要离开的大将郝摇旗大开绿灯,专心屯田练兵,终于重返中原,一呼百应,在西安建立他的大顺政权。而后大顺军孤军直入,顺利攻克北京,于是此时的李自成觉得天下已得,开始称寡道孤,而对李岩、宋献策等的苦口婆心不但置若罔闻,反而记恨在心。又下令大顺军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拷掠,史书记载当时的价码是:“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结果不仅因为毒打吴三桂的父亲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而逼反了吴三桂,还被吴三桂以及多尔衮的联军大败于山海关,仓促逃出北京,更听信谗言,杀害李岩,他的大顺王朝也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
说到另外一部长篇战争史话小说《三国演义》,是因为历史学家李明宇的一句话“如果把日本统一看做是一块饼,那么织田信长是种麦子的人;丰臣秀吉是将麦子拿来做成饼的人;德川家康则是享用这块饼的人。可见织田信长对日本的统一占有绝对的重要性。”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把这句话重新表述一次就是“如果把三国时期中国的统一看做是一块饼,那么曹操就是种麦子的人;而司马懿是将麦子做成饼的人;司马昭则是享用这块饼的人。”虽然曹操一生多疑且谨慎,没有织田信长前后期这么明显的变化,但是两人的死都对但是的政局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织田信长之死虽然是因为明智光秀的背叛,但是他的政权却落入丰臣秀吉之手。随后丰臣秀吉继续完成统一日本的大业,而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得到政权,终于统一日本,继而成立统治日本260年的德川幕府。
曹操之死虽然是自然死亡,但是他的死使得当时曹魏的政权落到曹丕手上,曹丕除了自己加冕称帝,修改了人才政策堵住了发掘人才之路外,没对曹操苦心经营的政权做多大贡献。反倒是司马懿带兵抗衡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不仅保住了曹魏的领土,而且直接拖垮了蜀汉的经济,最终这个果实被司马懿的儿子顺利得到,统一中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难怪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要留下“以史为鉴知兴替”来感悟一下。
纵观织田信长的一生,可谓:创业不容易,守业更难。普通理解层面上的守业“难”只是说一个成功的军事将领往往不是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能如同指挥军队一样来制定政策发展经济,从而导致种种问题。而我认为对创业者而言守业最难是在心态,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通常都很难放低自己的心态,不能或者不愿再接受和接纳一些积极的意见。而他们醒悟的代价通常都是输掉赢来的一切,有的甚至搭上身家性命,如织田信长、李自成之流,当然从历史上来说,李自成的影响远没有织田信长重要。
是为之记。
Alva Chien 2008.02.27于上海